这几年,关于专业选择的话题,一直是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。
说得直白点,孩子考上大学只是第一步,能不能找到好工作,能不能有个稳定的未来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是不是选对了。
在和家长聊天时,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无奈:
“孩子辛辛苦苦读了四年,毕业工资还不如外卖员。”“大学专业看着挺洋气,可一毕业发现根本没人要。”
这不是个别现象,而是越来越普遍的现实。
尤其到了2025年,高校录取数据和就业市场给了我们一个很扎心的答案:
有些专业真的已经被学生和家长集体抛弃了,即使是985、211高校,也救不回来。
今天老师就结合就业情况和高考录取现状,聊聊那些正在被淘汰的专业,提醒大家:
选专业,真不能只看名字好听。
1、工商管理类:毕业即失业?
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旅游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……
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专业,其实已经成了就业市场上的失业大户。
一方面,这些专业太泛了,学的都是理论,大学四年做的最多的就是写PPT、做调研,缺乏真正的技能。
另一方面,企业用人更看重实际经验,而不是你学了多少管理学原理。
2024年的数据:
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只有8%,大部分人最后去了销售、行政岗位,平均起薪4500元。
张雪峰还调侃说,工商管理干脆改名叫“毕业即失业管理”。
就算是985的工商管理类专业,在一些省份的录取分数也跌得很惨。
兰州大学、甚至中山大学的相关专业,都被高分段学生嫌弃。
2. 英语和小语种:AI替代下的过剩专业
以前学英语是香饽饽,学小语种更是稀缺人才。
但在AI翻译工具面前,这些专业的优势正在迅速消失。
2024年,英语专业失业率高达55%,在文科里稳居第一。
小语种也没好到哪去,虽然有些岗位还需要,但需求量远远不够。
更关键的是,中小学的英语老师岗位也在缩减。
随着出生率下降和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编制名额越来越少。
外贸行业本来能消化一部分小语种毕业生,但近几年外贸环境不景气,就业机会大幅缩水。
有人调侃:“现在学英语,就像1949年加入国军。”
3. 会计学:被AI冲击最严重的恐龙专业
会计曾经是家长们眼里的稳定选择,可如今情况已经完全不同。
普华永道在2024年裁掉了70%的基础会计岗位,AI财务系统的替代率高达75%。
初级会计师的平均月薪只有4800元,十年来几乎没涨过。
哪怕考下CPA证书,竞争压力也非常大。
全国CPA持证人数已经突破35万,市场早就饱和了。
有人说得很直白:在AI面前,会计已经成了恐龙。
4. 生物技术、农学:学历门槛高,现实很骨感
很多学生觉得生物技术是高大上的科研方向,但事实是:本科生几乎没出路。
生物技术如果想有 decent 的工作,基本要博士起步。
可是博士毕业,月薪八九千,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比例。
很多本科生毕业后,只能转行去卖试剂或者考研再考研。
农学类情况类似。
农业对国家发展确实很重要,但不少细分专业就业率很低。
园艺、植物保护的本科毕业生,很多最后都去做销售或者文员。
即便是中国农大、西南大学这样的名校,相关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依旧很低,学生和家长宁愿放弃。
这类专业的共同问题是:
工作环境辛苦、收入不高、社会认可度有限。
5. 地质矿业类:工作稳定,但没人愿意干
地质学、采矿工程、资源勘查工程…
这些都是传统的工科老牌专业。
说实话,就业率并不低,矿业公司、石油公司还是需要人。
问题是:环境太苦。
很多岗位要长期野外工作,动不动就要下矿井、跑荒山。
工资也不算高,和付出的辛苦不匹配。
年轻人更希望进写字楼,而不是背着工具去山沟里蹲点。
即使是行业顶尖的中南大学,地质矿业类的分数线今年也跌破了600分。
为什么这些专业被抛弃?
总结一下,其实有三个原因:
就业率低:学了四年,找不到对应的岗位,只能去做和专业无关的工作。
收入不高:哪怕就业了,薪资水平普遍偏低,还不如一些蓝领岗位。
工作环境差:有些专业工作强度大、环境艰苦,年轻人不愿意去。
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今年很多学生即使面对985、211的名校,也宁愿拒绝冷门专业。
现在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理性了,学校的名气不如未来的出路重要。
给家长和学生的建议
如果你家孩子马上要填志愿,一定要记住:
专业比学校更重要。
在当下的就业环境里,计算机、电子信息、自动化、医学等实用性强的专业,往往比听起来洋气的专业更有竞争力。
而那些就业窄、被AI替代率高、或者环境过于辛苦的专业,真的要慎重考虑。
毕竟,大学四年不仅仅是青春的消耗,更是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铺垫。
选错专业,可能意味着毕业就得重新找方向。
各位老师、家长,您怎么看?
如果是您给孩子建议,会不会宁愿选一所普通学校的好专业,也不去985里凑合?
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。
晟红网-实力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怎么玩-股票配资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